新加坡:東西文化融合下的實用主義精神
2022年,新加坡迎來了57周年國慶。這座在200多年前開埠的東南亞城市國家,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服務中心、物流樞紐和商業樞紐,正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面向世界,展現全球中心城市的出眾活力與軟實力。
【編者按】
硬實力讓城市強大,軟實力讓城市偉大。當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一座座城市,在文化建設、城市治理、人居環境、營商和創新等諸多領域折射出的城市精神品格,穿過歷史長河,歷經時光洗禮,內化為城市軟實力之基,推動城市綜合競爭力不斷躍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華絲路即日起推出“愛上汽車 暢行天下”——《全球中心城市軟實力》專題,將目光瞄準紐約、倫敦、巴黎、阿姆斯特丹、慕尼黑、迪拜、悉尼、東京、新加坡、上海10座全球化中心城市,聚焦“城市軟實力”發展,為國內城市提升軟實力、做強綜合實力、講好中國故事提供有益參考。
4月25日,市民在新加坡濱海灣跑步。新華社發 (鄧智煒攝)
新華絲路新加坡10月28日電(記者李曉渝)2022年,新加坡迎來了57周年國慶。這座在200多年前開埠的東南亞城市國家,已經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服務中心、物流樞紐和商業樞紐,正以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形象面向世界,展現全球中心城市的出眾活力與軟實力。
貫徹實用主義與“新加坡精神”
2021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國慶群眾大會上演講時指出,新加坡精神就是不屈不撓,奮勇向前,永不言棄。這句話不僅是對新加坡人民堅韌應對疫情挑戰的鼓勵,而且也揭示了50多年來新加坡經濟、社會等各領域騰飛的背后秘訣。
獨立后,憑借固有的地理區位優勢,以及政府在治理能力、法治、營商環境、人文居住環境建設方面的長期努力,新加坡逐步緩解或解決了內市場狹小、就業機會匱乏、自然資源受制于人、城市建設雜亂、人民受教育程度低等問題,同時不斷推進各領域發展。新加坡政府持之以恒地實施富有遠見的解決方案,保障了發展的有序進行,這正是李顯龍所說的新加坡精神的體現。
而實用主義是新加坡自建國以來堅持的行事原則。遵循實用主義原則,新加坡以務實態度,通過切實可行的制度和實踐工具,達成發展目標。面對旅游資源匱乏等劣勢條件,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推進城市綠化建設,發展成為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在經濟領域,新加坡持續打造高度“親商”環境,對外資和本地企業一視同仁,實施嚴格的產權和契約保護,確保政府機構廉潔高效和政治環境穩定,并且提供優惠稅收政策、良好的基礎設施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實現了經濟的高度開放。同時,伴隨著“花園城市”形象的成功打造,新加坡營造出越來越具吸引力的國際化生活環境,加上其自由的移民政策,讓該國實現了對外來人才和資金的強大吸引力。
自主創新的“新加坡模式”? 東西方文化交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認為,新加坡建國后,實施“自主創新”的新加坡模式,有機地結合了東西方最優的制度和實踐,形成了自身獨一無二的制度體系,推動國家發展。
新加坡要確保政府機構廉潔高效,但并沒有去強調或宣傳“從政從公只為榮譽而不為個人利益”等說法,而是在繼承英國殖民地的法治和定期選舉的基礎上,進行了制度創新。一方面,新加坡設立反貪機構,實施“反貪沒有例外”的鐵腕政策打擊貪腐;另一方面,該國又為官員們提供極為優厚的薪資,以確保他們能享有較高的生活水準,并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從事政治。
中國憲政學者蔡定劍曾撰文指出,新加坡環境優美、秩序良好、管理高效的背后有四點重要因素。首先,新加坡有一套良好的法治體系;其次,新加坡有一套優秀的公務員制度和精英治理體系;第三,該國政府決策公開且有公眾參與;第四,該國有良好的公民教育。
此外,新加坡主要通過提倡講漢語,強調保留東方傳統文化特別是學習儒家文化,培養公民講規矩、守秩序、有禮貌、樂于助人等品德。新加坡是一個吸西方文化之精髓,承中華傳統之美德,借現代法制之工具、民主之手段,建立的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