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我國金融業總資產超過400萬億元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
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表示,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新華財經北京10月30日電(記者韓婕) 人民銀行網站30日消息,國務院關于金融工作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
報告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金融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穩步推進,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管住貨幣總閘門,守護好老百姓的錢袋子,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經濟增長總體匹配,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有力促進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
金融業綜合實力大幅提升,金融業總資產超過400萬億元,5家銀行、保險機構成為全球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保險市場規模均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規模連續17年穩居全球第一。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明顯提升,制造業、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融資持續快速增長,綠色金融全球領先,普惠小微貸款實現“量增、面擴、價降”,數字金融服務走在世界前列。
堅決遏制“脫實向虛”,影子銀行規模較歷史峰值壓降接近30萬億元。金融改革開放呈現新局面,金融基礎性制度建設持續加強,推動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規規章百余部。穩步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推出科創板,改革創業板,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政策性、開發性銀行實行分類分賬管理。
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取消銀行、證券、保險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人民幣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成為全球第三大籃子貨幣、第五大儲備貨幣。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2017年至2021年,主動處置銀行業不良資產超過12萬億元,精準處置“明天系”、“安邦系”、海航集團、方正集團等大型集團風險,平穩化解一批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金融風險整體收斂。嚴肅查辦項俊波、賴小民、胡懷邦、蔡鄂生等一批金融領域腐敗大案要案,根據十九屆中央第八輪巡視整改要求,開展“地毯式”整改。
報告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金融工作有力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為完成脫貧攻堅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金融系統進一步提高了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到,必須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金融價值取向,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根本要求,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為金融工作永恒主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的改革開放方向,堅定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對于下一步工作考慮,報告表示,學習好、領會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黨對金融工作的堅強領導,全面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專業性,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巡視整改要求,統籌發展與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實現金融高質量發展。
一是,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報告表示,今后一段時期,我國有條件盡量長時間保持正常的貨幣政策,維護幣值穩定??偭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信貸增長的穩定性,助力實現擴投資、帶就業、促消費綜合效應,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二是,全面加強和完善金融監管。報告表示,進一步提升金融監管有效性,彌補監管短板,強化金融風險源頭管控。
三是,進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報告表示,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和本源,繼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四是,不斷深化金融改革和對外開放。報告表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需要進一步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優化。
五是,積極穩妥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報告表示,金融是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進一步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工作。
編輯:羅浩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